作品选辑
第⼀部分
1990年代⾄2010
(⽣活剧场)

郑国谷
我的老师
1993
彩色照片
60 × 90 cm

郑国谷
我的新娘 No.6
1995
手工冲印彩色照片
100 × 60 cm

郑国谷
东京上空的故事 No.2
1998
彩色照片
61 × 100 cm

郑国谷
阳江青年的生活与梦幻
1996-1998
彩⾊冲印照⽚,相纸表面⼿⼯刻纸
60 × 100 cm

郑国谷
消费就是理想,消费更解恨
1998
彩⾊冲印照⽚,相纸表面⼿⼯刻纸
61 × 100 cm

郑国⾕
影像泛滥的年代——到处都可以看到玩偶在表演
1999
彩⾊冲印照⽚,相纸表⾯⼿⼯刻纸
93 × 57 cm
今天,照片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东西 ,它散布在我们周围。从 1994 年开始,我就在用照片做一个游戏,它对我来说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游戏 是一种实践,思考不用浪费胶卷。我知道用这种方式思考是我的一个或迟或早的问题。
我的作品是一个过程,我希望读者可以全面地理解我的作品。所以我就把很多底 片排在一起,同时显影在一张相纸上,希望读者可以阅读我的作品,而不是就看一个片断。 我觉得这种排列方式容纳的东西可以更大,后来就发展成了越来越多的底片。没有中心没 有构图,我就觉得对我来说我的兴趣在这里。别人看我的作品更多的是通过阅读,才可能 完整地了解一个过程。
我的照片作品是没有伸缩性的。既不能放大也不能缩小,只能是底片一比一显影出来。它的容量比较大,像电脑的芯片一样,我觉得跟我们这个电脑的时代是比较接近的。我们可能容纳的容量越来越大,所以我的照片尽量地压缩,把世界压缩在薄薄的一张相纸上。
——郑国谷 1997-1998

郑国⾕
猪脑控制电脑特别版
2005
布⾯油画
80 × 80 cm

郑国⾕
猪脑控制电脑之一百一十三
2007
毯面油画
80 × 80 cm

郑国谷
猪脑控制电脑 No.118
2007
布面油画
80 × 80 cm
在《猪脑控制电脑》的绘画系列中,郑国谷采用各种颜色和质地的布料(多数材料来自他所熟悉的建筑装修领域)作为画布,而画作中的文字材料取材于香港九十年代的青年流行文化杂志《YES》,这些文字的内容有关偶像、明星私生活、流行音乐、服饰、购物、星座运程等,属于向年青人灌输消费文化的“经书”。郑国谷将杂志中的词句和版面、字体设计抽取出来,在画布上将这些内容重新排版、设色,经电脑割字镂空填色,给予媒体信息一次绘画的改造。
这些文字在郑国谷之后的创作中一直延续使用着,它们保留了九十年代末期的气息,时日越久,越容易体味出资讯本质上的空虚。这些文字在随后的过程中,又和郑国谷所拍的城市街景、电视新闻画面,甚至“帝国时代”的风景等结合起来,成为附着于现实社会场景的第二层空间,它让隐藏于这些场景之下的意识形态浮现出来,也直觉性地回应了当代绘画已被消费成为资讯这一现实。

郑国谷
Frieze No.2
2007
布面油画
183 × 296 cm

郑国谷
纽约夜景
从 2008 年开始
布面刺绣及油画
210 × 365.5 cm

郑国谷
香港 2
2009
布面油画
210 × 365.5 cm
第⼆部分
2011⾄今
(从符号学到能量学)

郑国谷
大幻化之 1
2011
布面油画及刺绣
168 × 107 cm

郑国谷
普巴幻化
2011-2013
布面油画
203 × 138 cm

郑国谷
欢乐幻化 No.2
2013
布面油画
208 × 153 cm

郑国谷
紫外幻化 No.2
2014-2015
布面油画
208.5 × 147 cm

郑国谷
成就幻化之二
2016
布面油画
207 × 144.5 cm

郑国谷
吉祥幻化之四
2016
布面油画
155 × 108 cm
《幻化》系列通过对传统唐卡元素的利⽤,想要探索艺术能以能量激发观者进⼊⼀种超验的境界——他们在凝视绘画平⾯或形式时,精神能进⼊⼀种均衡状态和接近于冥想的全神贯注。
宇宙的意识跟⼈的灵魂存在某种关联,它通过声、光、⾊把内在能量的聚集点激发出来。我在使⽤这些“古⽼波普”进⾏新的艺术创造时,试图把观者在看到唐卡时所产⽣的能量交互过程进⾏呈现。这是产⽣于观者内部的⼀个隐秘过程,它不是平⾯的, ⽽是⼀种⽴体的思维运动模式,亦或是⼀种正在幻化或变化的过程。
——郑国⾕

郑国谷
吉祥天母咒轮(事业咒轮三)
2012
布面油画
200 × 200 cm

郑国谷
咒轮(玛哈嘎拉事业咒轮二)
2012
布面油画
200 × 200 cm

郑国谷
莲师所传—密相马头明王咒轮
2012-2015
布面油画
198 × 198 cm

郑国谷
另一种审美 No.2
2012-2014
布画油画
173 × 134 cm

郑国谷
另一种审美 No.2
2012-2014
布画油画
173 × 134 cm

郑国谷
另一种审美 No.6
2012-2014
布画油画
173 × 134 cm
郑国谷
脑神经线(马塞尔·杜尚)
2014
布面油画
210 × 147 cm

郑国谷
脑神经线(慧能)
2014
布面油画
210 × 147 cm

郑国谷
脑神经线(太上老君)
2016
布面油画
134 × 106 cm

郑国⾕
脑神经线(唐望)
2017
布面油画
134 × 106 cm
郑国⾕
脑神经线(创始元灵)
2017
电脑割字,布面油画
210 × 147 cm

郑国⾕
智者的脑神经线(水月观音)
2009-2022
布面油画,丙烯
290 ×176 cm

郑国⾕
智者的脑神经线(荷鲁斯)
2021
布⾯油画
154 × 106 cm
我发现远古的智者⾮常冷静,他们具有智慧能够修复脑神经线的失衡,从⽽能够跨越左右脑的鸿沟并产⽣⼀种光电作⽤。
当这个远古智者的脑电波与观者的脑电波达到⼀致,产⽣频率共振时,就是这个作品本⾝。
——郑国⾕

郑国谷
西面幻化1
2017
布面油画
155 × 189 cm

郑国谷
西面幻化 2
2018
布面油画
155 × 193 cm

郑国谷
西面幻化 4
2021
布面油画
194.7 × 146.5 cm

郑国谷
“西面幻化” 2024-3
2024
布面油画
135 × 117 cm

郑国谷
“西面幻化” 2024-6
2024
布面油画
126 × 96 cm

郑国谷
西面幻化——达·芬奇的另一种密码
2025
布面油画
99 × 221.5 cm

郑国谷
创始元灵( 心能转境 )
2018
布面油画,丙烯
154 × 106 cm

郑国⾕
⼼能转境(太上⽼君)
2018
布⾯油画
154 × 106 cm

郑国谷
心能转境(老子)
2018
布面油画
154 × 106 cm
伴随着《心能转境》这一系列的绘画创作,以及相关的能量学测试中,郑国谷将能量观测的中心放在“心轮”的层面,“心轮” 处于“脉轮系统”的轴心位置,一般认为是感情力量的源泉。郑国谷将心轮的打开过程视为和不同场景对应的过程,通过用心来对应画中的形象 / 场景,进一步改变观者的心境,开放自己的感知维度。

郑国谷
回到生命力的中心—慧能(丹田)
2020
布面油画,丙烯
154 × 106 cm

郑国谷
回到生命力的中心—老子(丹田)
2020
布面油画,丙烯
154 × 106 cm
郑国谷
回到生命力的中心—观世音(丹田)
2020-2021
布面油画,丙烯
154 × 106 cm
二十世纪的艺术一直深受观念艺术的影响而走不出它的束缚,而我发现从符号学还可以再往前一步,走进能量学里边,那样可能会有一种与能量有关的艺术出现。能量学能将我们身体隐藏的第二系统调出来,让观众跳过“中间的思想”直接面对艺术品——这可能是二十一世纪的艺术所要探索的问题。
从符号学到能量学,进入的是真正可感的身体能量系统,我通过研究从唐卡到中医的各种人类活动,探求如何用身体去测试周围空间带有的能量,从中不断发现把人潜在的能量聚集点唤起的方法。
我们生命中有一个强大的精神维度和宇宙能量,我们由此思考着自身和周围世界的联系,并去审视那些看似无法解释的体验。这是让人的感知回到一种自然状态,回到本来的那种美,回到规律本身,回到共体的一个过程。这个规律不仅仅是关于艺术的,也是关于宇宙的。我们应该和它一起运行。在那个时候,作品自己会跟观众交流。
——郑国⾕
郑国⾕作品©艺术家
图片由艺术家和维他命艺术空间惠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