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黎清妍 Firenze Lai:Phototropism(向光性)

 

胡昉:从“脸”再延伸到“体态”,它们透露出人在某种处境中什么样的“难言之隐”和“意志”?使我感动的是那些骨节、脊柱因为生理原因变形,无法像一般人保持行走自如,却由此寻找新的平衡的个体,他们的努力产生了新的体态。如果说光和声音,在你的绘画中是渗透性的,那么,“体态”,在你的绘画中似乎是“穿透性”的,甚至更深刻地反映“意志的力量”。

黎清妍:你所提到的“意志”,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适应能力。身体和心性是一体两面的——在很多情况下,你是什么人,便会有什么样的生理状态,倒过来说便是:身体和动作会影响心理和精神。我并非想划一些“身体因残缺而变形的人”,而是当一个人处于某种精神状态的时候他的身体会如何随之而运动,或是当一个人要做某种动作的时候他的精神状态会因此而改变了。这可能是关乎一些暂时的事情,例如情绪、场景、气氛,而有时候是一些持续的状况,例如惰性、职业、性格、身份。就如植物会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和倾斜一样,我们身心的轴心应该也是因应着生存的需要而维持着平衡的。

另外有一种处境,我很想划清楚:“不知如何自处” ——应该用绘画来形容这种尴尬的处境。特定的场合似乎应该有特定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但有时候就偏偏表达或反应不到,只得“不成个样子”的样子。我觉得这种“未能适应环境”的一刻是一个转捩点,是一个“由一个人变成某种人”的间。这个真的很令我很感动。

——选自《由一个人变成某种人的瞬间——胡昉对话黎清妍》

 

语言:中英双语
尺寸:22.5×13.5 cm
页数:136
时间:2014

 

关于黎清妍(Firenze Lai)

黎清妍,1984年在香港出生。在其「处境人像」的画作中,黎清妍着力描画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处境里,其精神状态和身体的适应方式或反应。她现于香港生活及工作。

 

摄影:冯芷茵
图文惠允:观心亭,©作者,观心亭,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