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式的指称“人民群众”到消费性的话语“大众”,从“人民群众的海洋”到“大众市场”,尽管“众”仍然意味着匿名、大量和盲从性,但“众”也巧妙地转化成某种多样性和可供选择性,在中国背景下,这一切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越来越注重“流动性”(人口、信息、价值等的流动)的全球社会结构过程中,通过流动性媒体(Blog、个人网站、个性化品牌、个性化电影频道等)的掩护,众人被赋予越来越多表达自己的渠道,并可以迅速建立起相互交流的通道,每个人都有可能将成为自己的代言人,因此,正在形成一种“个性化”的大众表达。
在《通过“大众表达”》这个项目中,我们感兴趣的恰恰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无所不表达的社会情境之下,表达作为一种“诉说、交流、寻找自我”的日常行为,成为人人的需要,而不再是艺术家专属的权利;而通过“大众表达”这个项目,我们试图发现“无所不表达,无人不表达”正在如何改变文化情境,而艺术家如何反应于这种令人困惑的价值转换。
曹斐的《公共空间-给我一个吻》,记录了一个中年男人在临街的一块绿地上,边“舞”边送路人飞吻的日常景像,他的“舞姿”本身颇难评价,但他的表达是如此热切。徐坦的《郑道兴音乐厅》通过郑道兴的表演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历史,郑道兴,今年60多岁,当过农民,做过生意,干过司机,退休后自己做乐器,组乐队唱粤曲,徐坦将他的个人故事编成歌词,邀请他和当地的摇滚乐队合作,向大家唱自己的故事。同样是“表演”,徐震的《巡回演出》起先将大家带入一场看上去很COOL的流行歌手演唱会,结果变成一场由艺术家叫春的欢宴。跟随MAP office的镜头移动,我们可以发现广深高速公路(广州-深圳)沿线的生活,在看似最不可能生存之处,人们正创造出生存的空间;而杨俊的《回家-日常生活结构》则让我们看到一个家庭和个人的生存空间是如何有机地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中生长起来的。张元的《疯狂英语》纪录了围绕李阳的Crazy English所产生的大众狂热,而李阳,Crazy English英语教学法的发明者,通过带领全中国人民疯狂地大喊英语,似乎带给中国人一种新的表达上的自信;与此相关,下划线工作室的《中国超级女声》探讨了大众的狂热和个人表达的边界。而郑国谷《我的老师》将我们抛入一个个人和世界遭遇的临界点:一个生活在小城街头的疯子,他从不走路,只跳跃,艺术家把他视为“我的老师”,视为一种完全自由表达的化身。
《通过“大众表达”》至今已在荷兰Het Domein美术馆,英国伯明翰中部大学国际项目中心,罗马尼亚当代美术馆,PLAN B画廊,第一届新加坡双年展,意大利Spread in Prato2006艺术节中巡回展出,并和当地的策划人进行了紧密的合作,形成了在不同区域的主题性讨论。
(胡昉)
参展艺术家:
曹斐
杨俊
梁硕
Mapoffice (古儒郎+林海华Gutierrez+Portefaix)
下划线工作室
徐坦
徐震
张元
郑国谷
第一站
地点:荷兰Het Domein美术馆,Sittard(www.hetdomein.nl)
时间:2006年1月21号-2月20号
第二站
地点:国际项目空间(International Project Space),英格兰中部大学(UCE),伯明翰,英国
时间:2006年3月22日至4月13日
邀请策划人:Gavin Wade
第三站
地点:PLAN B画廊,克鲁日,罗马尼亚
时间:2006年6月7日至18日
地点:罗马尼亚当代美术馆,布加勒斯特
时间:2006年10月19日至11月19日
邀请策划人:Simona Nastac
第四站
地点:新加坡旅客咨询中心,新加坡双年展2006
时间:2006年9月4日至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