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周滔|编辑与设计:The Motio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年份:2015|页数:164 | 开本:24×17cm | 中英双语
《周滔:蓝与红》收录了围绕《蓝与红》影像形成过程中的思考、观察、笔记和对话,藉此勾勒出周滔影像实践的地形、气候和光线,并探讨一种谈论影像的方式。
这是一本沾染了影像之光的色谱之书,和受活动影像熏陶的运动之书,正如周滔在笔记中所记述的:
眺望看到风景
翻身则显露躯干
重影的运动感|翻身取代了眺望。
《蓝与红》的影片,最后以一个望着车窗外的老人近景结束,老人的肤色,和窗外矿区土地的颜色,让我想到你说的“皮肤感”,它不仅是某种症状的外现,也是你通过“拍摄”这个动作和这些现实发生关系的方式,甚至是一种“肌肤相亲”的关系,对你来说,“拍摄”是如何从“现实之重”(那儿有癌症,污染,街头冲突)突围出来,而成为盘旋在几层现实(曼谷,广州,世界)之间的一种动作?
望向车窗外的老人,车内暗沉的光线与窗外广阔明亮的矿土湖泊,清晰地勾勒出她脸部的肤色与轮廓,老人看起来似乎完全坐在了镜头的内部。这一幕是片中最近距离的拍摄,置于片子的最后一幕完成了一个强烈的重影折射-从皮肤到地表。
在广东山区的拍摄行程中,突然跳出一个动作,一个内在意识中的“翻身”动作,它激起了“皮肤感”如多米罗骨牌般的一连串反应。
不管是老人在自然光线下的肤色,还是沐浴在夜光下的人群;从夜幕下LED强光染蓝的整个广场,到金属矿山区橘红-灰绿的地表,各种人物的动作,甚至是阵风与山体震波的一次迎撞,都造就了皮肤到地表相互折射。
我也常常想:那些拍摄经历中引起的强烈情感波动与起伏,如何消受,但恰恰与此同时,在知觉不断遭遇击打,意识不断被冲刷之后,反而出现了一片空白地,一片内在的空白地表,情节与风景在此被重新唤起形状,重新回归了他们各自自在的位置,当然他们同时也是现实的情节,也是现实的地表风景与人物,他们重影了。两种地表的重影使一切回归到重新的出发点,回到了母体。
“翻身”的动作正是在这片空白地表上发生的,重影决不虚无,而犹如有机体,是躯干的形体彰显,它产生了动作,就是这个翻身。翻身的动作顿然间激活了周身关节,身体舒经活血了。正是两层地表的缠绕与扭动造就了躯干,赋予了躯干的皮肤,双层影色相互渗透,躯干上各种皮肤层层映射,互相融化叠合,皮囊毛发,表情依然,栩栩如生。
可是那些被现实骤然撞击的情感冲击波去了哪里?消失了吗?没有,他们潜藏在皮肤下变为了血清,感知让他们重新找到了归宿,没有让他们演化成那种简单沉重,或愤世嫉俗,而是让他们加入皮肤和地表下血液的再造过程中。
我想影像并不是去记录现实的如何真实残酷,以及广场色光沉醉的迷幻,而是从地表到皮肤,从重影到再生。
我想我为何一直在投入这种象贴近地面飞行一般的拍摄,投入这种未知状况的感觉撞击,并不去精心构思和剧本营造,而把“拍”演化一个基本思维动作,“拍”是每个人都可以拿起自己的手机拍摄一样,其实我们都在这个时代共同演化一个新的日常动作“拍”,它在今天和“我想”,“我看”一样,似乎习以为常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正是这样,这个基本动作让我们开启一个新的感知端口。
(节选自胡昉、周滔对话《从地表到皮肤,从重影到再生》,《周滔:蓝与红》, 第82页)
了解更多 >>
图文惠允:这个店 ©作者,这个店,观心亭,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