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云”的词》是艺术家徐坦进行中的“关键词学校”的一本研究性出品。这个研究性出品既和发生在一个名叫“Cowin Global”工厂里的“关键词学校”有关,也是徐坦的研究活动在纸上空间的延伸。徐坦和工厂的员工一起探索通过色彩呈现的语词背后的集体意识状况,色彩第一次在关键词和对关键词的解释之间扮演了联接的角色,也使得这本书成为一本色彩纷呈的“意识的色谱”。从2006 年至今,徐坦持续通过“关键词”的方式研究和呈现在全球情境中的社会意识状况,他提出这样的假设:在中国情境中,艺术既不是观念的,也不是感性的,艺术是“意识的”。这本书和徐坦的《关键词词典》(2008),《关键词学校-威尼斯》(2009)构成关于“关键词项目”的”三部曲”。
目录
第一部分:概说(王景) 1
第二部分:“科云”的词之一
K-关键词的可说关联性分析 8
第三部分:“科云”的词之二
工作坊中15个重要关键词的关联词及其例句 17
第四部分:“科云”的词之三
K-关键词的不可说关联性分析,及综合分析 54
第五部分:附录 85
“八”,集体主义意识,“亚信念”(徐坦)
无人驾驶,身份不明(贺聪)
语言:中英双语
尺寸:17×18 cm
页数:138
时间:2010
关于徐坦
徐坦,1957年生于武汉,于1983年和1989年分别获广州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3年加入广州“大尾象工作小组”。现生活于广州和深圳。
时至今日,徐坦还是保持着他“漫游者”的生活方式。他敏感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化,不停地追问当代艺术的边界何在。他的一些作品在产生的当时尚无法定义,而在今天更显其存在的意义。徐坦的作品涉及文字、图片、录像、行为、装置、网络等多种媒介领域,但他作品所涉及的问题甚至比他所使用的媒介更为丰富和耐人寻味。他将艺术表达和知识性研究、美学实践和理性认知视为他工作价值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维度,并善于在两者间保持一种适度的张力。从2005年开始,徐坦展开了“搜寻关键词”的研究和调查项目,艺术家通过对中国活跃地区中特定的活跃人群的音像访谈、调查、采集,持续整理和搜寻出“关键词”,并将这些“关键词”置入到新的对话情境中;2008年开始的“关键词学校”即是为这些关键词所引发的讨论和交流所建构的公共空间。2011后,“关键词实验室——社会植物学”又开启了一系列社会、文化议题的专门研究项目,探索将研究活动和美学活动结合起来,创造一种综合的、跨领域的感知和认识活动。
“关键词”项目已在上海、雅加达、深圳、格拉茨、纽约、广州、斯德哥尔摩、威尼斯、香港、旧金山、青岛、多伦多、乌特勒支等多地进行,2009年,徐坦在 “制造世界”——第五十三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展览期间展开“关键词学校”。
摄影:温鹏
图文惠允:观心亭,©作者,观心亭,2010